5月12日上午,数学学院在理科楼423会议室连续举办两场高水平学术报告,特邀天津工业大学裴永珍教授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洪涌教授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吸引百余名师生参与交流。


裴永珍教授以《RPS模型中非对称速率和脉冲干扰对种群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在工程细菌治疗癌症中的应用研究》为题,构建非对称速率驱动的种群竞争模型,揭示脉冲干扰下生物多样性的演化规律。研究结合合成生物学前沿领域,提出通过工程细菌调控肿瘤微环境的新策略,为癌症治疗提供数学建模与实验验证的跨学科思路。
紧随其后,赵洪涌教授在《The effects of saturated treatment and natural recovery category in malaria dynamics》报告中,针对疟疾传播动力学建立饱和治疗效应模型,量化自然康复与医疗干预的协同作用。基于全球疟疾数据拟合分析,研究指出过度依赖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耐药性风险,强调“治疗-恢复”平衡策略对疾病防控的关键意义,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两场报告横跨生态种群动力学与传染病建模领域,展现了数学理论在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创新应用。现场师生围绕模型参数敏感性、临床转化可行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学术氛围热烈。此次报告会拓展了跨学科研究视野,为数学与生物医学的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新闻小贴士
裴永珍,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部副主任,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荣获天津市教学名师、入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主要从事生物动力系统、数据科学和生物信息研究,发展了切换系统的梯度计算、参数和控制变量优化及统计推断等方法,并应用于基因干扰、生物控制、癌症治疗等领域,在J Diff Eqs、Bull Math Biol、J Nonlinear Science、 J Theor Bio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 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荣获天津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奖2次,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3项,主持天津市重点教改课题2项。
赵洪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生物系统动力学、传染病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时滞微分方程动力学等研究.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4年至2024年,连续十一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 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一项、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 2016年入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度人物.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和江苏省高校重大项目会评专家.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Journal of Dynam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Bulletin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Chaos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四十余篇,被SCI刊物引用三千余次.现为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